网络社会年会

第六届网络社会年会|刘果:为共创内容设计所有权

视频剪辑:张述轩

为共创内容设计所有权

Constructing Collaborative Ownership

演讲人/刘果

图文整理/翠玉

本文参照刘果于第六届网络社会年会“时刻互惠:合作生活的瞬间”主题一“SparkLink”所发布的主题评述 🔗 “为共创内容设计所有权”文稿点击查看)和演讲视频整理而成。作者刘果为Matters Lab技术长,Traveloggers主创。

摘要: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支持互联网本身的开源软件,过去,互联网已经创造了经由写作生产出的公共内容。它们中也不乏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这些内容为大型科技公司创造收入,缺鲜少回馈信息本身的贡献者。在Web3.0时代,所有权是由智能合约定义的,是可编程的。这就允许我们为协作而成的公共内容去设计和构建新型的所有权,也提供了一个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激励的机会。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对一种新型所有权(ownership)的设计(design)。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刚才怿斯所分享的SparkLink也是在构建一种新型所有权,SparkLink的设计可能更多是从读者和分享者的角度出发;而我们现在正在设计的新型所有权是从协同创作的角度出发。这种设计之所以变得可能和重要,是因为区块链或Web3.0能带来的新概念就是一种新型的“定义所有权”的概念。不管是token还是NFT,其实都是新型所有权的产物。这种所有权是由智能合约定义的,它完全由我们构造,是可被设计,可被编程的;因此,我们可以去设计一些新的所有权,让它们介于私有和公有之间,尝试去解决一些“公有私有”悖论,或者说,尝试去弥合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思考方式上的二元分裂。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和MattersLab。我是MattersLab的CTO和联合创始人。MattersLab一直在做的事是建设Web3.0的社交媒体。我们一直以來关注的重点是让用户去协同地创造,协同地将创造结果变现,并拥有自己的数据和内容。我们目前的产品有“matters.news”,它是我们用户的大本营,提供了通过IPFS分布式存储的功能,也让创作者可以通过虚拟货币获得奖励。我们也还有一系列更具实验性的去中心化应用,例如上个月刚发布的Travelloggers NFT。

图1:(左)NFT市值迅速暴涨;(右)某特定时期内OpenSea上的NFT作品排行榜(图片取自作者ppt)

去年,大家都对NFT非常感兴趣,而NFT 就是新型所有权的一个例子,能够通过数字资产捕获文化价值。从 OpenSea 一些NFT排行榜中可以看到,目前最常见的 NFT 是艺术收藏品与游戏中的徽章(badge),一般是静态的内容和数据。但 NFT 仅仅是“非同质(non-fungible)”而已,它可以表示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东西,其本身也并不必是静态的,它甚至可以映射到许多动态的东西,包括互联网这种高度动态的属性本身。

图2:Wikipedia形成的知识图谱和Twitter之类的社交媒体形成的社交图谱。(图片取自作者ppt)

如果我们以现在互联网上创作的价值为参考,不管是维基百科的内容网络,还是推特的社交网络,它们都是动态的、协作的,随着用户的使用不断演变。我们认为,这种属于互联网的常态在未来也将被持续。在Web2.0,用户并没有通过共同创造价值而获利,大家基本都在无偿地“用爱发电”。那么,在Web3.0,我们能尝试的就是让价值的创造变得可持续。就像Cameron刚才发问的那样:我们如何在这些价值的创造过程中,使创作者能够相对公平地获得自己的利益呢?在这个问题之下,我们尤其关注那些“协作”的创造。那么,让我们具体地看看人们是如何协作的。

图3:(左)The Beatles词条页面的修订历史一览;(右)George W. Bush页面的编辑战概况(图片取自作者ppt)

第一种协作模式可被姑且称作“次序协作(Sequential Collaboration)”。在这种协作中,用户依次向一个项目贡献,而这个项目常常有一个明确的所有权或者编辑权,决定什么内容能够过关。维基百科的修订历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追溯每一篇Wikipedia page过去的历史,很容易就能看到它是如何一个版本一个版本被修改、被贡献,直至最后的结果——比如上图[图3]左侧展示的 The Beatles 页面的历史。因为这种模式有明确的编辑权,维基百科的协作在组织上仍然是中心化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编辑大战(editorial war)”,即维基百科的用户争夺一个页面的编辑权限。上图[图3]右侧即 2015 年 “George W. Bush”页面编辑大战的概况。

图4:(左)“fork”操作图示;(右)Tensonflow的“fork”记录(图片取自作者ppt)

而在开源软件领域,GitHub 引入了一个叫 “复刻(fork)” 的操作,已经成为开源协作的重要一环。这个操作允许用户将一个代码库复刻一个属于自己的版本,本质上把编辑权限控制(editorial control)给打开了。也就是说,当我对任何开源代码或内容不满时,都可以“fork”一个新版本出来,通过在原版之上进行二次创作对其进行“改进”。如上图[图4]所示,像Tensorflow 这样流行的开源项目已经有了几千个复刻。有了复刻之后,贡献仍然是次序的,但是编辑权限却开放了。当多个不同版本可以共存时,用户在使用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开发者在创新时也有了更深厚的土壤。我们团队正在做的,就是把上述原理应用到共创型NFT上。

比如我们有一个 NFT,包含一串 log,每个 log 可以是一个维基百科页面版本,可以是小说接龙里的一章,也可以是开源软件中的一个 commit。仿照Github中“fork”的概念,任何时候,只要NFT持有者对目前的结果不够满意(我觉得我能创造一个更好的版本,或者我只是想保存一个备份),就可以从任意一个节点再去fork,向其中增加新的 log。换言之,去创造一个新的NFT。这个新NFT可以为我所有,我和我的协作者可以将之续写。续写行为本身不受制于原作者,但当新内容带来利益(无论是交易还是捐赠)时,之前的创作者也会从中获利。也就是说,持有者虽然进行了一次复刻,把内容从之前的NFT当中抽出来了,但是此前创作者的贡献(contribution)仍然是被认可的,仍被包含在分润的逻辑中。所以,我们可以在把协作变成开放的同时,令所有贡献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换得利润的分配。

第二个种协作模式是Parallel Collaboration(平行协作)。平行协作的一大特点是用户会同时做很多事情,最终创造的结果是“涌现”的状态。平行协作的常见案例包括如今常见平台上平台内容的透明排序——不管是Reddit、台湾PTT、BBS,还是Matters主页都体现这样的协作形态——它们是当前用户投票、评论、捐赠、阅读较多的内容直接涌现的结果。在这种协作方式里,没有任何人拥有整个排行榜,也没有人拥有榜中任一的位置,人们只是暂时控制排行榜中某位置的入口。或者说,人们共同拥有一些人人都可以控制的内容。

图6:r/place游戏截图(图片取自作者ppt)

平行协作更典型和视觉化的例子是像素墙(Pixel Board)。这个游戏让大家轮流控板上的某个像素,最终形成共创的游戏结果;其知名的游戏案例包括2017年Reddit上的“Placer/place是2017年愚人节发生在Reddit上的一个像素墙项目”。这[图6]是当时的游戏截图。Place项目的逻辑是让每个参与者轮流控制像素5秒,期间,没有人拥有任一像素,但每个人都有权利依次控制像素,并共创出整个游戏结果。

图7:哈伯格税运行机制图示(图片取自作者ppt)

平行协作产出的资源本质上是被共有的,也是被大家依次使的。这种情况下,公共资源和私人所有权之间存在了冲突,而有一种可以解决这种冲突的设计被称作“哈伯格税(Harberger Tax)”。哈勃格税背后的规则非常简单:当某人拥有某项财产时,ta可以随意给自己的所有物定价售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1. 支付与定价对应的税收,即定价越高,税额越大;2. 任何时候,只要有人愿意支付相应金额购买该所有物,ta 就必须将资产卖给出价者。将这两条规则循环利用,意味着让市场去优化和安排公共资源的分配。只要人们在使用公共资源时对它产生了贡献,就一定能够从该资源的交易中获益——毕竟这些资源的售价是其由所有者决定的。

图8:哈伯格DAO运行机制图示(图片取自作者ppt)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设计这整个机制,还可以把税以UBI(全民基本收入)的形式返还给所有参与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分得该系统产生的一部分价值,个人因此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规则形成了一个极简的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没有投票的机制,却能够有效鼓励参与者协同产生价值。理论上,这种“哈伯格 DAO”的设计可以应用在非常多不同的场景。如果把以上的整套逻辑套用在平行协作的典例——像素墙游戏上,让用户去交易像素或像素板上的“地块”,在转换游戏中各项资产所有权的同时对原有资产进行创作,像素墙就会变成一个以市场分配所有权为背景的共创游戏了。在 Matters Lab,我们也打算先通过像素墙的形式来进行实验,后续再将它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

希望今天我分享的例子能说明,我们是可以平衡私有的激励与公有的公平的。毕竟,在之前传统的真实世界中,某物被公有往往意味着它很难被有效地利用,私有又常常使特定资源不能被相对公平地分配;而通过定义或设计新型所有权,我们可以让内容在可被公开访问(open access)的情况下被特定的贡献者资产化(monetize)。开放协作地生产也能保证某资源是经过挑选和相对优质的;而公共拥有也并不妨碍我们借助市场的力量去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此外,也希望听众中有人会愿意参与这项宏大的实验;如果大家希望跟进我们的进展的话,欢迎在 Twitter(中文英文)和 Discord 上找到我们,也可以通过邮箱 hi@matters.news 与我们联系。

好,谢谢大家的时间。

本文作者

刘果

程序員,創作者,喜歡創作程序、文字、攝影和繪畫,熱衷探索去中心化數字世界中人與人的組織關係。Matters Lab 聯合創始人,Montage Play 聯合創始人,前甲骨文高級軟件工程師。

Guo is a programmer and creator, he creates software, text, photograph and painting, explores how people relate to each other in a decentralized digital world. Co-founder of Matters Lab, co-founder of Montage Play, previous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at 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