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松

文艺黑客松#03合作松 合作经验分享之成都爱有戏

2016年12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第三回“中国文艺黑客松”活动,本次文艺黑客松将聚焦“平台合作主义”议题,以“沪托邦合作松 Hutopia Coopathon”之名,邀请来自韩国、中国北京、香港、台湾、成都的合作社实践者前来相聚。

-- [ 经验分享 之 二] --
成都 爱有戏

爱有戏 成立于2009年,是在民政注册的5A社会组织。 专注于城市社区发展,以“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为使命,通过参与式的方法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推动社区发展。 机构业务分为家庭综合支持、社区发展、公共服务三大板块,根据发展需要,各板块下设业务相关专业事业部,目前共有个案管理、儿童福利、长者福利、社区创就业、社区文化、社区互助、社区环境、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社区安全10个事业部。现有项目62个,项目主要覆盖成都锦江区、高新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及雅安市近100个社区。核心项目义仓,已建立起全国学习网络,目前共有179家机构加入其中;其中37家机构(还包括政府部门、居委会)已经开始落地实施义仓项目(包括义集),覆盖了29个城市,共计192个社区。爱有戏在职员工共计178名,专业背景包括: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公共管理、艺术类等领域。

爱有戏网址:www.cdayx.com

分享者:刘飞

社工师,会计师。民政部全国首批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

时间:2016年12月11日上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得到这样的邀请,我原本参与NGO的活动比较多,受黄孙权老师的邀请来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我听过黄孙权老师在成都的分享,其实让我很震撼,他看待和推动社区的角度其实和我们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所以这次非常欣然地来到这里。
这次来向大家分享三个案例。

一,义仓
义仓其实是爱有戏在社区里做的一个社区实验,是从2011年开始的。“义仓”这个词实际上起源于中国的隋唐,长孙平当时在国内开始第一个推动义仓的建设。义仓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很多老年人也不清楚。爱有戏做义仓实际上是受了其他NGO的影响,特别是江西的青原色(公益文化艺术机构),他们是最早开始做现代义仓实验的一个机构。

爱有戏的义仓是一个以社区为本的义仓,把社区看成一个集体,然后用社区内部的资源去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这个项目其实很简单,就是鼓励居民进行一些非现金的可持续小额捐赠。这些可以捐赠的东西包括旧物、食品、洗花瓶、以及时间。义仓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价值观,所以说义仓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区教育。我们讲的社区教育很多是居民的自我教育,当然我们也会有一些社工的引导,毕竟我们是做社造的机构。它有一些理念,比如平等、尊重与分享。

义仓是具有人文情怀的一个项目,也是基于人的法则去建立的项目。所以义仓不是时间银行,也不是爱心超市,所以特别反对那种鼓励人去做多少志愿服务,然后未来可以换多少积分,而且这个积分最后会变成一个牙膏的模式,我们认为这样去进行社造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基于人性来建设社区。义仓还有别的特点,就是用社区内部的资源来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所有的资源来自于社区内部,服务对象也是在社区内部。另外,它还促进居民的参与。

义仓会产出一些社区的互助类组织,基本上爱有戏会组织做一年的时间,后面的维持都是由社区居民来推动的。我们的义仓有一个理念:两个一样的物资因为有了不同的捐赠人,饱含了不同的情感,就变成了两件不一样的物资。所以说义仓从一开始就是努力做到单件物资可追溯——你捐的那袋盐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由谁捐到哪里去了。因为那袋盐是你亲手购买的,饱含了你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不希望把这袋盐和其他盐做混淆。一开始是手工来登记,后来发现工作量太大了,所以就开始研发义仓软件。

基于PC端的1.0、2.0版本,再到现在基于手机端的3.0版本,马上我们要做的是4.0版了,IBM有三个志愿者专门帮我们重新梳理这个流程,未来会更加简便和好操作。现在在线上也可以实现购买,但是我们目前只提供了4件物资,因为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物资管理能力,所以只提供4件物资的购买。可以委托捐赠,不是我自己去买,也可以委托当地的慈善会或者互助组织的人去购买。这些都是义仓的物资,原来我们还收散装的物资,后来被人批判,我们就不敢收了,其实散装的物资挺好的,但是在城市里确实面对着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在社区当中,除了邻里互助中心的志愿者以外,义仓也实现了让社区更广泛的动员,所以义仓的参与应该是全员的,从小朋友到老人都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参与义仓。这个项目从2011年5月开始,到现在已经5年多时间,社区动员力很强,而且每个月物资都是源源不断的。

当我们在成都把义仓做好了以后,引得全国各地都来学习经验,后来我们被逼得没有办法,就把这些经验进行了梳理,目前在全国一共有178家机构参加了义仓学习的网络,有27个城市在开展“义仓”。

很高兴的是,从上个月开始增加了一个农村的义仓,它梳理了原有宗祠的脉络,在这个基础上去复兴村子里的义仓,这也是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

以义仓为核心,其实爱有戏互助体系有很多的项目,今天我只讲一下义集和义坊。

义仓有很多旧物的捐赠,一开始旧物就爆棚了,特别是旧衣服,我们就很崩溃,因为很难派发,因为大、小、样式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于是后来我们就开了一个集市,这个集市也是从2011年的10月份开始到现在每个月一期,现在在整个成都已经开了150多期。原来我们开集市要动员大家来,到现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变动集市的时间得跟大家讲,它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一种习惯。义集里面有很多内容,包括有困难家庭可以摆摊、有文化艺术活动,也包括很多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公益活动。

义坊是经济合作社,我们在2013年开始探索这个经济合作社。在社区当中有一些贫困家庭,我们义仓资助的这些家庭,因为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并且我们推动他们就业很难,尤其是其中有一些精神病患者、智障、犯罪史,于是我们就协助他们自己做经济合作社。义坊是独立的,其实原来这个合作社运行得很好,他们自己可以分钱,还会向我们社区慈善会进行捐赠。但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发展的太厉害了,2015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生意就变得非常糟糕。一直到今年,合作社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于是我们从今年开始做转型,开始做更加劳动型的模式,看能不能打出一条路来。所以义坊现在其实也是比较艰难的时候,但是一定会做下去,因为社区里面有这样的需求,就是有一些人没有办法在正常的渠道里面去就业和创业。

二,坊间
这是一个社区历史文化的项目,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个?是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居住的地方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睡觉的地方,这块地方(社区)所发生的事情跟我们渐渐地没有关系。但其实居民如果能够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感到比较好奇的话,他的社区感会更强,也更转移为社区做贡献,所以我们就开始探索坊间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其实很简单,我们有一个APP,也有公众号,后来发现公众号比APP更管用。

我们首先在社区里面做动员,找志愿者,最开始想象中的设定的志愿者是老大爷老婆婆多一点。结果第一批招的10个志愿者,只有一个是55岁,其他全是年轻人,所以我们不要低估年轻人对自己身边的历史的好奇。坊间很核心的就是口述史,在社区里面去做人的历史,包括地形文化,做很多的访谈,包括走访历史遗迹、培训和讨论,还有拍摄,有纪录片。现在访间已经作了十几部,都由居民自己策划来做的。它的产出包括文章、老照片、图画和纪录片。

现在我们特别想做一个项目就叫做“社区故事馆”,这些东西其实是活的。包括一些社区教习活动需要有场地,这个项目策划了三年,在成都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地方,但明年我们会采取众筹的方式,以完全独立运营的方式,不再依托资助方,因为让资助方来做这样的项目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是我们访间的一些产出。

这是我们一个居民在1977年写的神话长诗,所以高手在民间。这个是我们的居民画的牛王庙的来龙去脉,我们去探访这个地名的来历。画这个画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凭着自己的记忆画的,因为这个地方和过去比完全已经变了,已经拆掉了,他是凭着自己记忆画出来的。现在他已经画到第三稿了,用铅笔画的13米长卷。

我们在社区里做展览,很多老居民都会跑过来说,原来我们家是住在这儿那儿。现在社区把这个画印到大墙上了,地方的方志办也开始重视这件事了,开始去和老居民交谈,做地方志的工作。

我们也把社区的一些商业空间变成公共空间,以前我们的思想比较禁锢,利用的空间都是政府提供的文化活动中心,但是觉得在那里人还是比较受限制。所以开始跟一些餐吧、咖啡厅、茶馆做合作,其实他们很欢迎,因为他们都很希望自己有文化,还有人给我免费提供餐饮。我们有一个30岁的女孩,把自己的餐吧做了改造,准备把我们的社区故事放进去,都是她自费的。所以只要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实际上会有很多人来支持你的。“坊间”最终会出一些书集,还有它的纪录片,已经获奖有两部纪录片。其中《槐树人家》说的是有一个居民在1950年代的时候偷偷地偷了一棵行道木种在自己的院子里面,最后那些行道树上的树因为改造都没了,只有那棵树特别茁壮。

三,院坝里

这是做院落改造的,其实我们的院落概念很脏很差,即便是一些新的院落也非常地规整化的,没有人的痕迹,感觉院落都不知道是不是为人建的,都是一样的草地和墙。所以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动员居民达成共识,根据这些院落的特点,让居民来开会、讨论,达成共识,最后让他们行动起来做院落的改造,把院落做得比较有人气。

这是我们的居民在种水稻。但是三年了颗粒无收(众人笑),看起来很牛,他一直种,他说至少他的孙子知道米不是超市长出来的。

这些都是一些图,这是花园塔,这是我们的一个装置做垃圾降解的,鼓励居民把厨余垃圾投进去。厨余垃圾占我们总垃圾的40%,但我们国家并没有做垃圾分类,可是我们要让居民有动力去投,所以就设计了花园塔。还有水循环利用的装置,利用一些屋檐和建筑物的综水。通过这些项目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分享交流的活动,小朋友也会来参观。

还有“婆婆妈妈市集”是还需要大家帮忙的,我们在做农圃的时候其实是希望缩短食物的里程。因为大城市的食物里程都特别长,碳排放是很高的,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去保有我们的本土文化,所以做了婆婆妈妈市集。现在还在策划阶段,我们的VR也希望有人能帮忙,包括婆婆妈妈也希望能够有线上的版本。社区里面有一些妇女就业不太充分,但是她们其实是有手艺的,比如说在我们成都做的萝卜干、酱菜,在别的地方吃不到,在商场买的酱菜绝对不是那个味道,所以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发展她们的手艺。怎么发展它的线上线下很值得大家思考。

爱有戏也在做一些新的探索,今年最重要的是成立了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我们专门有一个部门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有两个重点的项目,一个是社区剧场,一个是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就是院落环保项目的升级版,会更加美观美化。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