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年会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 杭州论坛 主题演讲|ruangrupa:lumbung.space

2022年11月26日(GMT+8:00)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杭州论坛 主题演讲

lumbung.space

演讲者 / Farid Rakun & Julia Sarisetiati(ruangrupa 成员)

编译 / 郑叶颖

法里德·拉昆(Farid Rakun):

我和朱莉娅来自印度尼西亚雅加达(Jakarta),我们都是ruangrupa的成员。尽管无法面对面相见,但很高兴我们可以来到这里分享交流。这次年会的主题:Never mind the web3.0, here is p2p,与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十分相似,尽管我们使用不同的方式语言。

这张图(图1)是2010年ruangrupa成立十周年节庆,我们在印尼不同城市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朱莉娅和我,在印尼巡回创作并将其分发给人们,进入人们的真实生活。技术在其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时我帮助朱莉娅打印在现场制作的照片,技术本身可以让打印照片这件事变得非常容易快捷,而我们想要让来到现场的人们体验并了解照片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制作产生,而不仅仅是照片拍摄的那一时刻。我们在过去做了非常多类似的课程与活动,也是我们可以基于年会主题进行分享的故事之一。

图1:2010 年,ruangrupa 成立十周年节庆现场

接下来我将会分享从2000年ruangrupa成立至今这 22 年中我们所在做的事——我们能够实践我们的想法而非仅仅谈论或宣讲。即便我们对扩大规模保持谨慎怀疑,但这能够让我们有机会在不同地方——印尼乃至全世界,实验我们的想法和方法。我们称之为 interlokal(在地互联)。基于集体或社群的工作,我们不仅试图整理我们自身一直以来的实践,并且试图了解其他不同地方社群的实践。因此我们尝试更多地倾听,这已成为我们的目标:无需与他人分享彼此不同地区、背景下遇到的不同挑战、进行的不同实践,而是发现彼此的相似之处,并相互学习。这让我们感到兴奋,克服这一艰巨挑战后我们总能快速成长(Steep Learning Curve)。

这次我们有机会作为策展团队和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 15)合作。与其称其为展览,更像是一场大型当代艺术节庆。我们从2019年初开始与它合作,一直持续到今年9月,之后或许还会延续。这三年间,我们将其视为一次机会,而不仅仅是工作,不仅仅是为像卡塞尔文献展这样的庞大之物提出新概念而已。我们决定产出卡塞尔文献展五倍大的东西作为我们持续实践的一部分。我们所要做的事如河流,在这一场旅途中,卡塞尔文献展的这段经历将汇流,使其变得丰富。我们与文献展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在这100天中达到高潮。人们往往将文献展视作短暂存在的事件,然而我们希望它能够在100天之后延续。所以它是不断分岔的河流,在主河道之外持续向外延伸(图2)。

图2:卡塞尔文献展作为河流中的一段旅程

我们将邀请扩展到其他艺术家、合作者以及“粮仓(lumbung)”在地互联社群等。由于我们之间的对话不仅发生在ruangrupa内部,还发生在其他合作者之间,因此我们成立了工作组(working groups)。以下一些图片能够帮助今年未能前往文献展现场的朋友们理解有关延伸邀请等持续讨论。我们让某种类型的实践成为可能,无论这是否完全属于我们——直到今天仍在争论不休。然而,这就是它的结果。在至少100天的过程中,像lumbung.space这样的东西可能更接近本次论坛试图谈论的内容。

我们将诸如滑板区域置于其中将空间激活(图3),这使文献展成为节庆——而过去这一空间往往将沉重的物件作为基础展品。在欧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里,不仅ruangrupa可以设计空间,其他艺术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决策管理比如公共图书馆(图4)。

图3:本次文献展中的滑板区
图4:本次文献展由艺术家策划管理的公共图书馆

Richard Bell的作品The Aboriginal Tent EmbassyRichard Bell 作品 The Aboriginal Tent Embassy 链接  https://richardbellart.com/project/embassy/(图5)曾在世界各地巡回,这次来到德国卡塞尔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Friedrichsplatz公园。艺术家就卡塞尔文献展的过往传统做了十次富有争议的讲话。本届文献展相关艺术家会针对自身背景、创作内容和所邀请者进行讨论,并不断进行即兴创作。我们也举办派对,Karafun(卡拉 OK)电影院(图6)、放映室和 DJ 台,会在这100天里在卡塞尔的不同地点来回巡游出现。

图5:Richard Bell 的作品 The Aboriginal Tent Embassy
图6:文献展派对中可移动的卡啦ok电影院和放映室

下一张图中是艺术家Dan Perjovschi的艺术项目The Horizontal NewspaperDan Perjovschi 艺术项目The Horizontal Newspaper 链接 https://www.artforum.com/uploads/guide.005/id31438/press_release.pdf,本届文献展相关资讯 https://documenta-fifteen.de/en/calendar/the-horizontal-newspaper-artist-talk-and-book-launch/在本届文献展对公众感受做出反应(图 7)。关于这张图的解读对所有人开放。当我们谈论点对点(P2P)时,我们有可能如何诠释它?我将视其为“粮仓”及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工作系统,而ruangrupa将在文献展之后延续其旅程。这就是在地互联(interlokal)。

图7:Dan Perjovschi 的艺术项目 The Horizontal Newspaper

朱莉娅·萨里塞(Julia Sarisetiati):

继续法里德的分享,我将与大家分享lumbung.space,它是我们继续作为内部网络工作的方式。文献展结束之后,我们将回到各自的地方与不同的现实之中,而lumbung.space为“粮仓(lumbung)”网络建设与维续提供必要的数字公共空间,以延续这一旅程。

在与文献展相吻合的“粮仓”构建中,我们中的许多人与“粮仓”艺术家们一起分成不同的工作组:有人思考“粮仓”经济模式,有人建立了“粮仓”出版商等等。这些工作组目前仍在继续合作和发展。还有一个工作组专门致力于构建数字平台,而我也是其中一员。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围绕——用于“粮仓”实践发展的数字平台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开展探索、研究。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数字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其中闲逛,同时分享在“粮仓”社群以及通过lumbung.space学到的东西,我们称其为收获(harvest)。我们的实践形成一所学校,产生各种经验和知识。简而言之,我们分享在lumbung.space中的收获与各类学习成果。lumbung.space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让网络中的社群与人更加亲近,因此我们可以从彼此的作品或环境中学习。这就像一个入口,让我们能够进行更多连接、协作。

图8:关于 lumbung.space

lumbung.space 是什么?

什么是“粮仓”空间?至少在目前,它仍然是一场正在探索的旅程,所以现在我的分享更像是让lumbung.space与大家打一个招呼。首先,它是一个网站,大家可以点击链接lumbung.space登陆查看。网站展示了“粮仓”在地互联网络中的各种收获,包括视频、图片、出版物和日常消息等形式。其次,它还是一个包含各种工具的生态系统。而网站背后是帮助我们互相分享收获与会面的各种想法。

lumbung.space的工具或应用程序部分对公众可见,而大多数功能只有“粮仓”社群内部可见可用(图9)。我们认为,系统需要提供可被信任的内部空间,让未成形的想法以及不同社群间新建立的关系得以良性发展——由于大部分参与者没有合作的经验,彼此之间也并不相识。而与此同时,这一系统也应该能够具有公开性,一旦社群内部的想法成型、实践得到巩固、立场变得清晰,我们就可以使其对公众可见。因此,系统能够同时发布特定内容,初始仅在内部分享,而后共享到公共网站页面。

图9:lumbung.space 的公众-内部可见性光谱

目前公众可以在线上使用以下工具。这是登录页面(图 10),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访问并使用这些工具。其中一个工具是tv.lumbung.space,这是一个视频数字档案馆和直播平台(图 11)。我们还在其中分享了许多学习课程,例如不同的工作组邀请相互学习时,其他的工作组可以加入他们的对话学到一些东西,或活动后在录屏档案中闲逛。在现实情境下,我们需要分成不同的工作组各自学习实践,而这个工具能够帮助不同工作组的人们互相跟进对方的工作与收获——这能够很好地支持集体工作。

图10:lumbung.space 主页
图11:tv.lumbung.space

下一个是“粮仓”的社交空间。它类似Twitter,可用于分享简短的笔记和日常更新,基于软件Mastodon搭建。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创造自己需要的功能。如果我们引用特定标签(#),它就可以作为social.lumbung.space的网络-印刷出版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这里创建基于主题标签的网络杂志出版物,作为收获的一部分进行分享传播。

下一个是cloud.lumbung.space,用于共享、组织文件和日程在线办公环境,便于我们存储和查找资料。它能够帮助我们与不同的在地互联社群协作时简化工作流程。而在此之前,工作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平台上,让整个网络难以跟进追踪正在发生的事。

这是pen.lumbung.space,人们可以在这里编写、发布更长的文本。还有books.lumbung.space,可以共享和阅读出版物的在线图书馆。

panduan.lumbung.space的英文可以翻译为 tutorial.lumbung.space,也就是共享工具手册,包括如何建设“粮仓”和如何使用工具的指南文件。我们还创建了视频版本的参与指南,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偏好制作共享相关工具使用的手册。这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向我们当地生态系统分享该项目。

nongkrong.lumbung.space,是一对一聊天室,可以进行视频通话。我们提供虚拟群聊闲逛的房间,人们也可以进入不同工作组的房间,在对话中学习。

sounds.lumbung.space,是音频档案库,可以在其中共享管理音乐、录音和播客。film.lumbung.space,是影像档案库。“粮仓”生态系统中的在地互联社群贡献的影像可以在文献展闭幕后,继续在不同的地方交换放映。最近一次放映活动在今天和昨天的马尼拉大都会奎松市(Quezon City, Metro Manila)举行,粮仓艺术家Kiri Dalena目前居住在那里。

最后,lumbung.space也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我仍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们能够与工作组中的合作者分享研究问题,使用lumbung.space进行集体学习。并且我们试图探寻如何将“粮仓”的价值转化为数字的。


lumbung.space背后的理念

我们试图探寻什么样的数字工具和实践将对像我们这样的全球集体网络具有价值。具体来说:艺术家经营的数字空间会是怎样的?“粮仓”实践的数字平台可能会怎样?这意味着lumbung.space确实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实验工作。因此,关于如何为“粮仓”在地互联系统建立数字空间的问题,可以作为集体实践平台,也是资源,同时对人们如何去实践产生影响。合作者和素材使用也必须拥有“粮仓精神”。

“粮仓精神”贯穿始终(Lumbung all the way down)。粮仓基于地方、慷慨、独立、充足、再生、透明和幽默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lumbung.space如何搭建,还体现在它的构成。这一原则意味着lumbung.space是由使用共享这些价值观的工具、实践和合作伙伴构建而成的。

图12:粮仓精神贯穿始终

​我们与其他致力于创建在线环境和工具的团体、发起者都希望拥有一个自治、独立、非剥削性的数字环境。通过这一合作,我们可以从之前的工作中获益。与此同时,其他人也可以从我们在lumbung.space上所做的工作中受益。作为贯穿始终的“粮仓”精神的一部分,lumbung.space主要基于现有工具选择或改进使用,而非从零开发。工具的选择不仅需要评判它们的功能,还有技术和用户使用文档,是否有健康的用户和开发人员社区,是否适用于不同平台应用程序,以及是否支持不同语言。

拿视频存档和直播工具tv.lumbung.space为例,它基于一个现有软件 Peertube[3] Peertube 网站链接 https://joinpeertube.org/搭建而成(图13)。Peertube是由法国非营利协会Framasoft开发和维护的免费开源工具,该协会致力于投资此类工具。免费、自由的开源工具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了解该软件如何制作,并将其为己所用。人们还可以为开源工具贡献想法、报告错误或添加新功能——开源工具是人人受益的数字公共资源Peertube的目标是让独立社区能够获得youtube这样的平台服务的同时,能够为内容设置自己的规则,并且保障隐私。

图13:Peertube

“粮仓”精神贯穿始终意味着我们不是从一家公司直接购买服务,而是成为实践和工具开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以此创造更好、更公平的数字环境。同时,这个系统也需要人们的维护与贡献,因此我们不断通过直接与工具开发商相互合作,反馈并改进项目。

激活工具及服务有以下几个目的:我们需要了解替代平台如何可能作为我们的设计原材料,以促进特定社会进程或成为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其次,了解它们如何与用户(包括个人、团体或机构)互动,解决真实需求问题。最后,激活的目标是让人们获得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让特定场景中使用替代平台的人们受益。同时也让项目所属的基础软件工程、乃至更大的生态系统受益。

图14:成为贡献者!

再举一个例子:为了创建和维护lumbung.space,我们开始与Autonomic Worker CooperativeAutonomic Worker Cooperative 网站链接 https://autonomic.zone/合作。这是一家由员工自主经营的公司,致力于为非营利组织、劳工组织开发维护数字基础设施。Autonomic 不仅帮助我们改进了各种工具,还为Co-Op Cloud做出贡献。Autonomic希望借此帮助未来想要使用类似服务的团体创建一套蓝图。

这些照片(图15)是去年7月我们在卡塞尔与Autonomic自主工人合作社的“粮仓”分享会期间拍摄的。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我们的工作组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经历,讨论各自的需求和愿望,同时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发展和管理lumbung.space。

图15:与 Autonomic Worker Cooperative 的“粮仓”分享会

目前lumbung.space工作组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但我们很快就会召开例会讨论未来的计划,并且考虑在短期内组建、拆分更多的工作组。例如,我们需要有工作组考虑什么样的内容仅内部共享而什么需要公开;如何促进建立关于资源分配模型的开放协议;谁可以参与生态系统;我们的筹款方向是什么;是否有别的工作组希望进一步发展它;如何将我们公共池(collective pot)中的集体资金用作种子资金,以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等。

因此,我们的旅程将继续。今天很高兴能够与大家分享这个过程。

(协助整理 / Leo Guan, Mara)


ruangrupa成员

Farid Rakun & Julia Sarisetiati

ruangrupa团体于2000年成立于雅加达,是一个致力于支持在城市和文化背景中生发的艺术理念的非营利组织,通过邀请艺术家同社会科学、政治、技术、媒体等学科的从业者协同参与,对印尼的当代城市问题作出批判性的观察与回应。ruangrupa还以艺术项目的形式生产集体工作成果,如展览、节日、艺术实验室、工作坊、研究项目,以及书籍、杂志和在线期刊的出版。

作为艺术家团体,ruangrupa参与了众多合作交流项目,包括参与大型展览,如韩国光州双年展(2002、2018)、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5)、布里斯班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12)、新加坡双年展(2011)、圣保罗双年展(2014)、名古屋爱知三年展(2016)和法国蓬皮杜中心“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2017)。2016年,ruangrupa策划了荷兰国际当代艺术展览SONSBEEK:TRANSaction。

2015-2018年,ruangrupa与雅加达几个艺术家团体共同开发文化平台“萨里娜仓库生态系统”(Gudang Sarinah Ekosistem),位于雅加达南部班芝兰的萨里娜仓库。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空间,旨在维护、培养和建立一个综合支持系统,为创意人才、多元社区和各种机构提供支持,同时致力于建立联系和达成合作,分享知识与想法,激发批判性思维、创意和创新。合作成果均向公众开放,并以各种展览、节日、工作坊、研讨会、电影放映、音乐会和期刊出版的形式呈现。
2018年,借鉴创办“萨里娜仓库生态系统”的经验,ruangrupa与艺术团体Serrum和Grafis Huru Hara共同发起了新合作计划“艺校:当代艺术团体和生态系统研究”(简称Gudskul,发音类似于英语中的“good school”)。它是一个公共学习空间,旨在实践并扩展对于平等、分享、团结、友谊和集聚等集体价值观念的理解。

法里德·拉昆起初接受建筑学学术训练,获有印度尼西亚大学(Universitas Indonesia)建筑学学士和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筑学硕士学位,但他也拥有多重身份,这取决于谁在和他打交道。拉昆是印尼艺术团体ruangrupa的成员之一,曾于2016年与团体成员共同策划荷兰国际当代艺术展览SONSBEEK:TRANSaction,并作为2022年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团队成员之一提供艺术指导。

朱莉娅·萨里塞蒂毕业于特里萨克蒂大学(Trisakti University)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她在印尼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艺校”(Gudskul)上教授一门名为“集体可持续性”的课程。她的艺术实践大部分集中关注印尼移民劳工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问题。近期参展项目包括: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双年展”SIASAT”(2013);哥本哈根“黑客城市现实系列”(Hacking Urban Reality Series, 2016);第11届韩国光州双年展(2016);西贡工厂当代艺术空间“我们在一起”(We’re in this together, 2018);日惹艺术与社会研究所“被编排的知识”(Choreographed Knowledges, 2019)。2017年,她策划了媒体艺术节OK.Video,并在此展出了以”pangan”(食物)为主题的作品,将想法发展成基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以展示和探索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她还作为策展人参与了歌德学院“回归:东南亚和东亚的移民叙事”策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