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松

为”亚洲合作平台主义的播种“引水——合作松2第二天

[mks_dropcap style=”letter” size=”52″ bg_color=”#ffffff” txt_color=”#dd3333″]透[/mks_dropcap]过合作社落地的技术 – 合作松2,9月26日至9月27日在香港数码港盛大举办,是于亚洲首次平台合作主义联盟(PCC)大会前,回应“平台合作”之主旨,聚集了来自亚洲中港台不同国家的程式员、艺术家、合作社所共同参与。与正式会议的形式相比,黑客松让所有参与者全身心投入,活动不设“观众”角色,每个在场者都需要动手贡献,既是通力合作,又是团队精神与技能的比拼。

分分钟合作社提案

food bank system 提案

司马库斯提案

如果说合作松第一天的讨论激荡、提案组队是“马拉松”前的热身和能量储备,那么26日入夜后便真正进入对体力、毅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今次的合作松共促成了8只队伍,总共发展了9个项目,包含:分分钟合作社小队的“问不倒的合作社 Let’s Coop”,台湾亚太智农联盟的“bean coin”,台湾食物银行联合会的“Food Bank System”,香港流动共学教室与非暴力沟通的MCLP(mobile co-learning classroom),UnitedH2O团队与ThoughtWorks联手的“绿行”与“小物”,台湾深夜肥宅助力台湾原住民部落的“SRP(司马库斯资源规划)”,台湾ducker团队与阜阳南塘合作社规划共乘系统的“顺风合作社”,两位中国大陆黑客创想的co-git(主妇联盟网站优化)。

与一般黑客松不同,“合作松”的难点与价值在于串联合作社社员与程序员,双方各有对社会的理解,工作方式也不同。通过不遗余力的沟通,程序员理解到技术落地在社区的意义,打开了计算与效能之外的世界想象,而合作社成员也从他们身上学到高超的媒介素养,见识到技术带来的新可能。这种沟通不仅是社会-文化与技术的沟通,也是跨代际的沟通(程序员大多是新锐青年,而合作社成员多大是长辈),更是由“社会运动所塑造的新人与生于数码时代的新新人类”的沟通(黄孙权老师语)。

充分沟通后,小组团员确认好合作方式,便各自开始团队内的分工。分分钟合作社小队成员:成都爱生活家合作社的代表李丹、长年研究台湾东部合作社社群的王翠菱是本团队主要发起人,由于坊间民众大多不了解合作社,两位主要成员希望能与设计师、程式员合作,以轻松可爱的图片或漫画方式,让艰深的知识能够透过互动设计更亲民。在积极的讨论后,与曾任主妇联盟合作社理事的陈来红,共同收集关于合作社基础的问题与答案整理,由中国美术学院的刘益红老师与她的学生房梓与透过IOS系统设计虚拟人形并录影,并透过香港与杭州的coder Beeno与鹏翰协力设计呈现介面,致力于建立一个了解合作社基础知识的平台。

司马库斯部落劳动合作社自2004年开始实行土地共有、共同决议,财产共治、共享的方式生活,曾经拍摄司马库斯纪录片的曹琬凌教授与长老Amin Yosyo代表出席本次合作松,带着部落期待与使命的他们表示,从生态农业一路走向发展生态观光的司马库斯,目前遇到游客过多、管理需要再升级的问题。同样来自台湾的年轻团队深夜肥宅在最初提案阶段一度陷入瓶颈,在主办团队的激励下,与司马库司携手合作,希望开发出以部落需求为主的“司马库斯资源平台”,不仅能将部落传统文化线上化,也能透过平台调配人力、降低沟通成本。

ducker团队原本就着力开发顺风车技术,眼下这项出于互助与节能的技术已经被滴滴、uber等垄断平台利用,而且频频爆发乘客安全问题。ducker团队希望重新找回交通需求的互助精神。这次与南塘合作社合作,希望透过合作社社员十多年来建立起的互信与互助,来发展地区的顺风车,希望不仅能透过平台共乘来节省能源耗费,也可增进社区间人与人的情感。

知水团队是UnitedH2O、ThoughtWorks和来自竹围工作室台湾程序员高任翔的“庞大”组合。UnitedH2O成员有从事农村水质数据调研的任晓媛、从事社群调查和组织培力的张嘉怡、从事社会空间艺术实践的赵理,她们此行有备而来,延续着自己“社群行动-数据信息呈现-艺术激发-回归社群赋能”的思路。ThoughtWorks团队成员潘浩、白雪、王绿菊都是关心社会问题的程序员,潘浩、白雪参与在公司“社会与公平公正”部门的工作中。团队成员都经验丰富,经过几轮讨论与提案,终于把技术透过南塘合作社的需求落地,为合作社开发生态导览系统,并且细化出一个通过底栖监测促进公众参与的应用。

台湾食物银行联合会致力于减少食物与物资的浪费,从而帮助弱势团体解决温饱问题。在联合会网站的首页上显示,2018年60万公斤物资募集的目标已经完成507904公斤。执行秘书林孟伟向大家讲述了联合会的运作方式,除了与其他机构的协商谈判,在物流分发的环节上大有技术的用武之地。程序员Beeno分身两队,除了帮助“分分钟合作社”外,与现场报名的新西兰媒体行动者Danyl Strype,CoLab Coop程式开发工程师David Brooks一起通宵达旦,为食物银行开发节省物流,按需配对的自动化系统。

台湾亚太智农联盟是由林宗富和马聿安代表参与,他们因为深切体认到中都农业合作社于在地有机黄豆生产过程,不论是上游供应商,下游批发商,加工业过去以传统方式交易,皆会遇到流程繁琐,金流无法即时收受的问题,因此他们希望设计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代币“Bean Coin”,来解决各单位间的金流问题,并加强地方产业间的互助关系,本次合作松将以游戏方式呈现BeanCoin的流通流程,也希望透过这次机会多了解其他合作社在平台发展上的进展与收集各方的意见。

co-git是由王鹏翰、许灿文两位程式员所组成的团队,坦诚自己在本次合作松前对合作社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但在这次与台湾合作社代表陈来红合作过程,让他们体认合作社的营运模式就如同开源社区一样,是将资源提供给所有人去共享、共用、一起改进得更好的概念。这次组员针对台湾合作社主妇联盟的网站,以“开放、可追溯、自我改进、自我管理”为原则进行优化,由于目前于网路上公布的农产品皆已备载定期评选的生产履历,但使用者无法得知现实是否能对应到网路上公布的资料,两位组员在网站上设计了能进一步追踪修改纪录的程式,让想深入了解生产过程的消费者,能透过修改代码纪录,用最低成本来理解生产的详细过程,一旦登录后的生产履历后续有修改,就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追踪上也更容易。

香港流动共学教室非暴力沟通的MCLP(mobile co-learning classroom)希望透过设计一款线上共学平台,来解决学员因为课程开课时间无法配合的问题。此外,因为使用对象来自于不同的背景与阶级,如何补足个学员对议题的了解与理论的背景,对于共学平台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希望能在平台的介面中同时具有即时讨论与回馈的功能,只要课程直播时学员上线,发问的问题就能够被即时回应,在直播结束后课程也能立即归档,学员能随时再看,问题的收集与归档,也可使讨论的层次更丰富。

各组团员直至深夜仍努力不懈,对开发项目进行讨论

co-git团员王鹏翰直至深夜仍努力不懈

整夜未睡的参赛者在隔日上午稍做小憩

采访实录

经历31小时的思辨与重组过程与连日彻夜的努力,各团队合作成果丰硕,比赛结束前最后一个小时,我们访问了其中几组参赛团队,介绍各小组的合作成果与开发状况。

Beancoin:这次我们是以“亚太智农联盟”的名称参加,我们团队本身就是中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员,本身从事一线的大规模杂粮生产, 这两天活动参与我们看到比较特别的是,活动透过技术在看一些合作社可以实行的问题。我们抓的一个方向可能会比较精准,因为这跟我们本身的业务非常相关。我们本身无时无刻都在找解决方法与更先进技术来优化我们的农业生产过程,立基于合作社的这个架构。

这次重点会放在现金流(cash flow)的一个透过合作社方法,透过coupon,或透过一个类似区块链的币,节省从外部引进的cash flow,主要是要透过这方式更保有合作社自主性,以台湾地方性而言,会比较有自主性。我们也透过这个可编辑的价值,放在可与社员交换的资讯上,这些知识可能来自他们工作的知识,或者他们生活上需要的东西,因为我们与社员的交换是非常频繁的,我们在利基于这样的基础,把现金流的概念整合,用比较有效、现代的概念把它兜起来,我们会设计一个小的体验过程,也是这最后一小时的冲刺重点。

Food Bank:我们的团队是与食物银行合作,我们生产一个系统让食物银行自动供应,因为这机构他们平时需要以电话的方式确认食物的转送,这需要很多人力并且每个月才能一次的资料更新,但他们每天都需要与捐赠单位联系,所以我们系统可以统计这些受赠单位每日需要的资料,事实上食物银行的食物需要了解受赠单位的状况与食物捐赠过程单位的位置,所以我们设计了让需求配对的系统,就可以降低成本。

我们用系统配对的方式让媒合过程自动化,否则原本的系统需要仰赖食物银行的员工以电话方式一一确认需求对象,并节省资源运送浪费的交通过程,这平台成为一个场地,减低沟通成本,但食物银行本身有很多边界,这个平台主要就希望能减少这些边界的限制。最后这段时间我们正在最后确认使用者介面的工作流程,让不同单位的使用上顺利,并且我们的介面非常简单,可能原本的使用者即使不是非常高学历的,都能顺手使用。

知水—绿行:我们在做一个当地的生态导览系统,包括辅助合作社伙伴去进行当地的监测,透过这样的生态监测系统让想进去的访客能够跟当地更多环境方面的连结,增进环境意识的提升,我们正在创立这样的系统。跟合作社的连结,我们这次与南塘合作社合作,设计了一个导览系统,建立城乡之间的连接,希望既能够促成连接,并让更多人进入关注环境的议题里面。最后五十分钟我们努力在完整我们的故事,demo已经出来了,现在就是想看怎么把demo与背后想产出的理念,环境这个大的系统如何与合作社的农业生产系统交融,我们试图去作一个更完整,或更有关联性的阐述。

知水——小物:我们的计划希望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去保护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让更多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是一个环保的一个小的产品。在过程中出了一些Hifact与交互流程的设计,跟合作伙伴探讨业务,从需求、理解、产出、到完善自己的产出结果。最后一小时我们会集中在处理我们此产品的思路,我们正努力实现产品中一小部分的代码(code)。

司马库斯资源平台:我们是来自台湾的深夜肥宅,我们是一群台湾的学生。我们这组目前有四个人,有两名工程师与两名美术,我们这次跟司马库斯合作,想要作一个系统可以帮助他们共生的生活有更有效率的执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最后一小时想要冲刺的重点是想把UI(使用者介面)美化。

流动共学:我们正在设计一款行动学习的系统,叫做“MCLP”,这是一个行动共学平台,有更多的互动与即时的学习,是为学习者与讲者设计的。我们为什么想做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的使用对象来自于不同的背景与阶级,想学习的内容有特别的议题与不同议题之间理论的关系,这些学习者可能没有机会或资源从学校里学到这些东西,所以这个教室是提供了这些资源给他们。但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有些课程开课时间与学员的时间安排无法配合,并且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讨论与回馈的部分,我们想创造一个能够提供这些功能的线上平台。这个行动共学平台能提供学生有兴趣的课程,只要课程直播他们可以在线上加入课程,并且课程会被档案化学生可以随时再看,也可以在平台上留下问题并留存,可以使讨论的层次更上一层楼。最后时间我们会努力于将设计做好,让使用者更有兴趣。

各组团队呈现 合作成果精彩可期

中都农业合作社统合农产上下游需求,建立线上金流平台模型

分分钟合作社的“问不倒的合作社”以生动可爱的人物问答游戏,来呈现合作社成立的基础知识与理念。

食物银行线上系统能即时媒合剩食与需求方,并透过地图定位减少运送过程的碳排放

“流动共学平台”致力于让学员能够透过线上平台零时差学习。

知水-小物团队以南塘合作社为基础,建立参与式底栖监测系统。

“知水—绿行”设计出一个当地的生态导览系统,增进环境意识的提升

深夜肥宅团队与司马库斯劳动合作社共同设计出线上文化平台与资源规划系统。

顺风车合作社以幽默风趣的简报呈现顺风车如何替合作社社员节省交通时间与增进社员间互动。

co-git优化了主妇联盟合作社的生产履历

成果汇报每组15分钟,除了演示程式原型外,每支队伍都珍惜展示的分分秒秒,再次详细阐发了技术的社会价值。汇报中亮点频出,又给倾尽全力的参赛者们注入能量。值得一提的是,评委们评审打分的同时,李士杰老师建议在场所有人都将问题与意见汇集在实时互动讨论的工具Sli.do上,所有队伍都收获了丰厚的反馈。

本次呈现过程同时以线上工具Sli.do(slido.com #G115)方式提供现场参与者发问与讨论

本次合作松比赛成果,由活动总召集人黄孙权老师、共同召集人李士杰、香港中文大学邱林川老师、程式指导员朱焕杰、吴柏旻,来自纽约的Co-Lab的Danny Spitzberg担任评审,评选标准需达到以下三点:

1.有趣无比!
2.对应到真实需求,简单又有效。
3.可以永续发展,或更广泛地应用。

活动召集人黄孙权表示:“这次大家的表演已经超出预期,许多团队其实技术都能互相沟通,知水团队的导览与环境监测系统不只能在南塘实现,在司马库斯其实也能应用。司马库斯的平台甚至也能与流动共学线上平台合作,团队间其实有很多能互相连结的基础,并期待未来能进一步相互合作。”

合作松比赛结果出炉 问不倒的合作社与司马库斯资源规划共拿首奖

合作松并列冠军队伍:问不倒的合作社(Let’s coop)

合作松并列冠军队伍:司马库斯资源规划(SRP)

各个参赛队伍皆以“黑客精神”完成了具公益性的开发项目,27号晚间竞赛结果出炉,经过大会评选后,最后“问不倒的合作社(Let’s coop)”与“司马库斯资源规划(SRP)”得分完全相同并列第一,分别得到Imagine与Inspire奖,平分了原本设计的冠亚军奖金。食物银行的线上系统则获得第三名Invent奖。

获得首奖的队伍将获得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所提供的后续开发资金支持,Amin长老尤为开心,他邀请SRP的队员们参观深山中的司马库斯部落,切实地完善这次的合作成果。透过这次的经验与通力合作,我们希冀能为亚洲合作平台主义的”播种“之路注入一道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