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年会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智慧都市网络(IUF)”

中文English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1日-11月22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参与会议请点击报名
工作坊时间:2018年11月23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5
参与工作坊请点击报名

会议总召:黄孙权,李士杰
学术筹备委员:高士明,管怀宾,黄孙权,李士杰,陆兴华,许煜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创新与视觉传播研究院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

 

智能城市(smart city )近年呼声很高,成功案例却極少。我們明显的见到城市的管理主义的转向企业主导的城市,这是一个新的都市发展斗争:在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下的都市化(local-state-business-led urbanization)与由下而上的市民科技组织(buttom-up civil technology organization)间存在的张力,前者多半为了资本累积与技术本身的进步,而后者则企图用科技来解决市民真实遭遇的问题,尽管纯科技的黑客组织突袭式的反抗总是令人惊喜,却很难进到政治协商对话的框架中。因此,我们建议以智慧都市网络(intelligent urban fabric)作为问题意识,借用Henri Lefebvre之意, 亦即探询由技术差异地理学所产生的都市化与工业化之网络上所浮现出来的社会文化与城乡新关系。本次会议主旨,透过重新翻译“都市网络”(Urban Fabric)一词,重新理解智能城市于地方政府、市民团体与全球技术-经济新垄断范式间的合作与冲突,期能将黑客精神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生产技术、以及由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放在城市治理的政治对话的框架中,将“都市作为包含了市民权、永续以及科技发展之整体网络”重新立体化,因为,当下都市的一切无法独立于全球运算和区域政治分配的政治,传统地缘政治已被新的技术-堆层(stack)-经济所转换。

智能城市是近年全球的热门话题。2016年,中国大陆的杭州市建立了“城市大脑”项目,最早就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等13家企业进驻杭州当地,在交通治理方面成为领航模式,并意图拓展至浙江其他都市,甚至是马来西亚的城市大脑。杭州并成立新的“数据资源局”掌管,地位等同于自然资源局。台北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英国智慧伦敦计划、美国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如芝加哥的AOT)、日本的“i-Japan”、新加坡的“Smart Nation 2025”到韩国的“Global Smart City”(如IoT实证区域建构计划等)以及著名的松岛开发计画,都预示城市与城市间的竞争,已从过去的地缘政治转移到全球巨型都市(megacities)的网络竞争。2012年联合国也将智慧城市列为重要议题,同时启动联合智慧城市伙伴网络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城市市场预估超过三千亿美元。

科技成了累积资本的万能药,却无人痊愈,都市作为成长机器(growth machine)与作为知识埠港(knowledge hub)具有双重面貌,前者的希望在后者,而后者的向往也依拖前者。总之,技术─经济的新范型的城市主义发展已然来到,当下技术能力却多半掌握在市政府与大学机构内,作为监控、测量、管理、治理之需,而能够实现的物质化则以智能建筑领军,那些强调的一切智能控制技术的豪华安全建案给了预示图景。而市民的愿景却需要从现在开始书写,尽管有点太迟。

更严苛的挑战是,以往工业资本主义是透过差异地理而积累发展,城市生产,乡镇农村作为再生产,城市繁荣而农村凋敝。新的信息资本主义则是,乡镇农村的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一起发生,乡村不再缓和城市矛盾与提供城市再生产,淘宝村的兴盛,乡镇中到处成立的小型工业园区,宅基地集中化与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城乡关系与生产与再生产被技术环境所再结构,以往城市规划工具与社会学的理论已然尚失分析能力,这是资本主义實質吸納的最后一哩路,天堂与地狱混沌之始。我们知道城市得依靠科技地产发展作为资本再积累之动力,需要新的基础设施,光纤,感应器、云储藏等;以资料资源(data resources)取代自然资源则需要据垄断性的全球运算能力,而乡村需要什么?市民需要什么则前途未明。数位缙绅化(digital gentrification)正浮现,数位缙绅化将取代差异地理作为资本累积的新动力

由工业城市到智能城市,从工业社会过渡到自动化社会,从工业资本主義过渡到信息资本主义,过往城市历史转型中,有意识的市民动员总是扮演重要角色,在可见的未来,市民科技将担当信息主义下的都市社会运动角色尤为关键。在非线性的叙事中,要看见新信息技术的潜力而不重复过去的犯下错误,要寻找让公民参与与介入城市发展的契机,更要找出智能城市的现实意义来代替大张旗鼓的宣传。重要的是,要将智慧都市网络作为信息资本主义下的智能城市、区域发展、乡镇发展、农村复兴等多重发展竞争力量之分析对象,如此一来,我们将稍具掌握未来城市可能的演变,更重要的是,智能城市若要回答解决都市的什么问题,市民得到了什么好处,那么聪明市民将是聪明城市可能性答案的唯一起点。

本会将从治理、技术、市民团体与新城乡关系四个专题讨论来提出新的问题,而非回答旧的问题。而随后的工作坊将提供一个黑客技术、想像与诗意的重新获取权力的实验。

 


专题讨论场次

专题 1:为了共善的治理

城市规划的纲领立基于为了共善(common good)。智能城市的技术虽大幅提高了都市问题与解决手段之效率,但却工具化了规划意识型态,其功能取向也忽视了未被定义、正在生成的社会动力以及数据中心化与算法不透明性,无处不在的监视也引发了新的伦理问题。此一专题讨论由智能城市专家分享自己的理念与实践,共同面对智能城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公与私之上的新的共同。

主持:黄孙权
报告人:王坚、赛博·詹(Seb Chan)、若林干夫

 

专题 2:智慧市民

市民是实现城市可能性的核心,是智能城市要造福的对象。当前智能城市发展的困境,正是自上而下的数据治理和硬件设施与人们城市生活的多样不匹配,市民幸福只是能被计算的高效率指标而已。技术进步不是为了迈向科技奇点(singularity),更应该有效地聚集政府主导与民间驱动两股力量,使城市整体长远发展。如何利用技术来赋予市民接近数据的权力?如何进一步弥补城市规划现有官僚范式中,缺乏的民间意见与集体意愿的表达的权利?如何让不可计算和无法估价的人类互动得以显现?这一专题讨论希望提出负责的、包容的、民主的技术,让城市成为智慧市民们的集体作品。

主持:李士杰
报告人:迈克尔·拉方(Michael LaFond)、邓东波(Deng Dongbo)、亚罗米尔(Jaromil)

 

专题 3:智慧器官

城市基础设施的争夺与公民科技的发展都是城市的新器官和新武器,吾人透过智慧器官作为智能城市的探针,寻求物质性与认同价值的重造。此专题邀请技术与文化团体来分享具体案例,得见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器官如何协同运作。对城市居民而言,了解越发不可见的智能器官,能更加意识到新科技可能导致的后果,启发对另类技术/器官的想象,打通器官与心智,人类与城市生态的循环。

主持:张圣琳
报告人:克里斯·朱利安(Chris Julien)、罗布·范·克拉内堡(Rob van Kranenburg)、沼田宗纯

 

专题 4:重构地缘政治

传统地理空间与地缘政治的范型正逐渐被新的全球运算与区域治理所替代。欧盟个资法(GDPR)对抗社交媒体独角兽公司。政治实体和网络技术交织出的多政体(multi-form of government)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多重权力的监管斗争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空间?都市化与反都市是否可能同时发生?城市与乡村是连续体谬误,抑或资本主义实质吸纳的最后一哩路?

主持:高初
报告人:张圣琳  奈德·罗斯特(Ned Rossiter) 空间生产小组(Production of Space Team)

 

工作坊:物联网开关与社会钱包(DOWSE/ SWAPI)

组织者 Dyne.org

罗布·范·克拉内堡(Rob van Kranenburg)

亚罗米尔(Jaromil)

弗里德里克·波利尼(Federico Bonelli )

阿斯帕西娅·本尼迪(Aspasia Beneti )

 

第一段「共振之旅」,透過 Dyne 「共同設計」(co-design)的共振工具,Dowse 網路路由器,在網路中探詢發現物聯網物件與資源。物聯網的本質是從身體區域網路到大範圍廣域網路,四層網路的無縫銜接。誰能夠確保了連結到這些閘道的「可追蹤性」(traceability)、永續性與安全性,誰就能提供最佳的、各個層次上的一切服務。DOWSE 工作坊大約以一天的時間讓與會者透過 DOWSE 開放硬體設定、探索與反映私人網段訊息、共享資源、網路覺察等訊息。Dyne 的藝術家與黑客會引導大家製作自己的 DOWSE 盒子,持續關注那些你想要追蹤的周遭訊息。參與者在工作坊將會被引介 DOWSE 這套工具,以及了解 dyne.org「共同設計」(co-design)的方法論;心中將會有一個想法,也許一兩個計畫,在接下來的空閒時候可以一一實踐。

第二段動手作工作坊「貍貓換太子」:身分認同與社會錢包。這個工作坊運用所謂的「思辨設計」(speculative design),也就是所謂「不解決問題為目的,而是讓你發現問題的設計」。:第一部分透過桌遊(table game)介紹複雜互動情境,第二部分,所浮現的想法經過共同設計(co-designing)的方式,運用自由軟體與 Dyne 的軟體,納入這些最有價值意見。Dyne 的論證是:運用不同結構設計、創造更有用的環境,可以用當前科技所啟發的元件來組裝資訊社會現實。使用工具:Dyne 軟體工具組、「思維設計」方法論,運用「禪室」(zenroom)這套加密語言在受限執行環境中建立沙盒(sandbox)。其次針對社會錢包(social wallet)這個客製化、可設定的彈性工具,後端對接資料庫,並可以銜接多重的區塊鏈。它可以用在補充性的貨幣系統,讓中小型企業或非營利組織設定紅利回饋機制,或連結到使用者既有的加密貨幣錢包。

第三部分是轉變分析:當藝術家與技術工作者,共享知識得以 (1)「實現永續設計」;(2) 啟動與推廣在地草根行動;(3) 在遙遠的區域仍能有效運作;(4) 涉入在地的社區時,我們會知道一個專案計畫是否能夠帶來轉變。這個部分理論是來自於 Viable System Model 與神學家 Stafford Beer 所詮釋的「模控系統理論」。 這種藝術與資訊理論幫助人們理解,我們怎麼樣學習與適應全新的環境:如何在資訊媒體之流,找到進步與躍升的方向。

会议议程

[table id=8 /]